MENU
新闻中心
NEW VARIETIES
联系方式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农民日报】只为大地瓜果飘香,郑果所60年科技创新推动果业发展

来源:农民日报全媒体 作者:李丽颖 2020-09-28 00:00:00 浏览量:

                                         ——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60年科技创新推动果业发展

  以果兴农,以果安邦。60年前,为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一群人满怀对科技的赤诚投身黄河故道,担负起中国果业科技创新的光荣使命。196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以下简称郑果所)成立,在一片沙地和茅草房里开始了果树科学实验,一干就是60年。春华秋实60 载,作为国家果树和瓜类领域重要的科技力量,郑果所在实现“果业强、果乡美、果农富”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果业发展、农民增收、人民健康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选育优良品种满足果业发展需求 

  种质资源是支撑现代瓜果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郑州果树研究所牵头组建国家园艺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果树瓜类种质资源1万余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桃圃和第二大的果树瓜类库(圃),为果业科技原始创新,发展现代果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果品生产以质为先,我国市场需求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而保障果品优质的前提是具有成为优质果的基因,郑果所长期以来坚持品质育种,筛选出一系列优良品种,打破了国外品种垄断,丰富了我国瓜果品种供给、优化产业结构。目前,郑果所自主育成的品种数量和推广规模国内第一。其中,苹果“华硕”在国内早熟品种中表现惊艳;早熟梨、红皮梨育种国内领先,“丹霞红”“红酥蜜”等新一代红皮梨品种倍受市场追捧;选育出“中桃”、“中油桃”“中蟠桃”“中油蟠”“中碧桃”等系列新品种70多个,推广面积占全国25-30%以上,占新发展面积50%以上,占设施栽培面积80%以上;他们还在国内最早开始西瓜甜瓜育种,培育的郑州3号、郑杂5号、黑玫2号、蜜枚1号等品种曾占国内种植面积70%;近年来,抗性无核葡萄、即食红肉猕猴桃、早熟樱桃、软籽石榴、多彩草莓、功能西瓜、薄厚皮甜瓜等丰富的品种类型在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等各类科技成果,满足国家果业重大战略和服务现代果业建设主战场的需求。”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所长方金豹在近日举行的果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及郑果所60年成果展会上表示,“作为以果树和西瓜、甜瓜为研究对象的国家队,郑果所肩负着实现我国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重大使命和责任。”

  作为国家级瓜果科研院所的郑果所的综合实力有目共睹。经过近60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其目前形成了涵盖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植物保护、贮藏加工、质量检测、风险评估、科技信息、示范推广等学科体系,创建了种类齐全、学科完整、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研究体系,培养和汇聚了一批国内外一流的领域科学家,取得科研成果300多项,其中国家奖励11项,省部级奖励102项,培育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果树瓜类新品种300多个,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

  科技创新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虽是水果生产大国,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并不是水果生产强国。在品种方面,苹果、葡萄等重要树种,国内主栽品种仍然由国外品种主导,如富士和巨峰;在技术方面,部分树种的单产依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优质果率不足世界水平的2/3。同时,果品供求结构失衡、劳动力成本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凸显,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是必经之路。郑果所紧随果业发展需求,确立了“优质、安全、简约、多样、高效”的技术攻关方向。

  为实现绿色发展,提升果业产业效益和竞争力,在栽培技术方面,郑果所积极推广苹果、梨等省力密植栽培技术,促进传统栽培向现代模式变革;推动桃、西瓜设施栽培从经验式到理论指导式的跨越;通过开展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创立了“一优二改三减四提高”的可复制易推广绿色发展新模式。

  为延伸产业链条,郑果所研制了一批加工产品,在不同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期研发的黄桃罐头、瓶内发酵大香槟、苹果浓缩汁等产品国内领先;近年研制的红枣醋、果酒、苹果多酚、西瓜番茄红素、叶黄素、瓜氨酸等功能型产品和美白化妆品,有效提高了果品附加值。

  在果品质量安全方面,郑果所构建了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与控制技术体系,拥有权威的果品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机构和人才队伍,制定了果品中果胶、有机酸组分、氮、磷、钾的测定等农业行业检测方法标准,建立了果品中四氟醚唑等农药、氯吡脲和赤霉素等外源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多酚类和花色苷类等品质参数的检测方法。

  加速成果转化服务果业振兴

  河南宁陵县每年春天梨花盛开,秋季硕果累累,是我国优质酥梨生产基地。如今梨已经成为宁陵县的品牌农业和标志性产业,种植面积达22万亩,总产量6.5亿公斤,产值突破10亿元,开发出了梨汁、梨糕、梨酒、梨罐头等精深加工产品,带动了旅游、餐饮、物流等产业快速发展。宁陵县副县长赵向群说,宁陵梨产业发展壮大,离不开60年来郑州果树研究所李艳、杨健、周增强等一代又一代专家的卓越贡献,也形成了不忘初心,扎根沙地,克难攻坚,造福百姓的“宁陵”精神。下一步,将以共建郑州果树研究所宁陵酥梨实验站为抓手,以建设一县一业科技示范县为契机,继续加强与科技合作,加快成果转化,带动农村全面进步,农业全面发展。

  60年风雨兼程,郑果所始终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作为发展的两大基石。郑果所立足河南,服务全国,与国内13个省份30多个县(市)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建立试验站、专家工作站和成果示范基地近50个,形成豫、鲁、冀和滇等多个基地聚集区。如,郑果所与沂南县合作,共建沂南实验站,落户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郑果所党委书记赵玉林说,建设沂南试验站是郑果所推进成果转化、优化基地布局的重要举措。试验站所属区域生态特色明显,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合多种果树种植,研究所将把沂南试验站打造成为区域创新中心,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为周边蒙阴、莒县、东营等地区果业发展做好科技支撑。沂南县黄树田副县长介绍说,实验站成立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果树新品种选育,设施果树研究,智能化育苗及新技术示范推广等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沂南林果产业发展和朱家岭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注入了新的动能和活力。

  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中,郑果所主动出击,牵头太行山区、武陵山区、三区三州等多个贫困县的对口帮扶工作,通过出主意、派专家、送技术和做示范,科技扶贫成效显著。

  郑果所创立了“科研单位+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基层农户”四位一体科技成果协同转化模式,以高端创新引领、绿色提质增效和科技精准扶贫的不同区域服务策略,优化全国果业科技支撑布局。

  我国是果树果业生产大国,果业在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0年砥砺奋进,郑果所用几代人的青春和热血铸就果业脊梁。未来,他们将加快科技创新,加快解决制约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卡脖子的问题,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支撑保障全国的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