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新闻中心
NEW VARIETIES
联系方式

地址: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未来路南端

电话:
0371-65330981

邮箱:
suowangzhan@163.com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农民日报】牢记使命引领农业科技整体跃升

——写在中国农科院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一周年之际

来源:《 农民日报 》( 2018年05月26日 01 版) 作者:李丽颖 2018-06-21 10:56:00 浏览量:

——写在中国农科院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一周年之际

2017年5月26日,在中国农科院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提出“三个面向”“两个一流”和“一个整体跃升”的要求。一年来,中国农科院全院上下开展了一系列学习贯彻落实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农业科研国家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和创造激情,促进了全院跨越式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亮点纷呈。

坚持“三个面向”,强化科技创新,重大科技产出不断涌现

2018年5月,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和国际生物防治组织共同举办的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吸引了全球40余个国家800多名生物防治领域的科学家参加。这是一次顶尖的学术会议,体现了国际同行对中国生物防治发展以及科研水平的充分认可与肯定。这只是中国农科院瞄准农业科技国际前沿,牢牢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的一个缩影。

一年来,中国农科院党组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上来,确定实施重大项目,凝练重大选题,加大投入力度、配强人才团队,持续加强原始创新与前瞻性研究。中国农科院制定了“‘跨越2030’农业科技学科发展战略”,通过开展主要技术领域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对科技的需求预测,提出了农业合成生物技术、干细胞技术、农业3D打印技术等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与重大基础前沿领域重点任务。同时启动了“卓越2050”农业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进一步强化学科引领,通过优化学科体系规划,超前部署了“作物基因编辑与基因工程”等一批新兴学科领域及重点方向,加强培育学科新增长点,抢占基础前沿领域发展制高点。

一年来,中国农科院重大科研成果产出呈井喷之势,相继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期刊,产生重大国际反响。设计完善了水稻基因组编辑体系,成功克隆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Ms2,将显著提升作物育种水平;首次阐明了番茄风味遗传基础,发现了番茄风味调控机制,为番茄风味改良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通过长期研究,发现杂交转基因Bt棉和非Bt棉种子混合可延缓红铃虫抗性;揭示了水稻响应外界磷素状况调节叶片直立性的细胞学及分子生理学机制,探明了水稻穗顶部小花退化的遗传和分子机理,为高产高效水稻品种培育及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主导完成全球最大植物基因测序工程,对来自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大规模基因组重测序和大数据分析,解析水稻种群基因组多样性的本质,扩大了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国际领先优势。      

中国农科院探索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组织全院开展国际大科学计划课题研究,凝练出拟率先发起的优势学科,研究制定了“发起国际农业大科学计划路线图”和具体实施方案。积极与国际一流国家和国际农业大科学计划对接,2017年以正式成员身份新加入“国际小麦研究计划”“国际联合育种平台”“千分之四研究计划”“亚洲沼气协作平台”等7项国际农业领域知名研究计划。

聚焦乡村振兴,加快成果转化,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农业科技支撑

集成180项先进适用技术,构建38套可复制、可落地、可推广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生产模式,这是一年来中国农科院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的技术储备和技术支撑。记者了解到,一年来,中国农科院组织实施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棉花、马铃薯、蔬菜、苹果、茶叶、奶牛、羊、生猪、肉鸭等16个重要产业的研究与示范工作,院内19个研究所、48个团队、225名科技人员,院外240个单位、2800多人加盟攻关,形成了全国大联合、大协作的协同攻关网络,完善了“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新型农业技术体系。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贺信重要指示精神,强化农业科研国家队的使命担当,中国农科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以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统领全院科技工作,依托创新工程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典型示范和能力建设,加快形成一批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的宏观战略、关键技术和典型模式,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前沿引领、技术支撑、政策供给和典型样板。

针对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等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中国农科院加大技术攻关与集成示范力度。创制全球首例口蹄疫病毒标记疫苗,可显著提高口蹄疫病毒感染和疫苗免疫动物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成功研制精确变量播种施肥机,可实现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种子、肥料的播量模型实时标定;系统集成了高光效低能耗LED智能植物工厂关键技术;创建了全国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监测技术体系等等。

同时,中国农科院认真履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办公室职责,指导和支持各联盟聚焦重点集成攻关,攻克了优质乳、优质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一批产业发展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了南方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华北地区农业节水高效生产等一批区域重大问题综合解决方案,有效支撑了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其中,由牧医所牵头的奶业联盟,加大品质优异、营养健康的奶制品开发力度,帮助全国21家大型乳制品企业大幅度提升应对进口冲击的能力。由棉花所牵头的棉花联盟,通过全产业链一体化机制创新,找出一条解决棉花产业传统困境的新路子,为促进我国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立了典范。

2018年3月,兰州兽医所科研团队最新研制的一类新兽药“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新品发布,第一时间根据掌握的流行病学变化新研制的口蹄疫疫苗产品在控股公司转化,使新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养殖场和农户手中,为口蹄疫的防控作出贡献。中国农科院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等三个层面的创新互动,加快成果转化速度,加大成果服务产业的力度,形成长远发展的后劲。2017年,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收入5.36亿元,转化收入增长11.9%。

郑州果树所面向现代果业主战场,创立了“科研单位+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基层农户”四位一体的成果转化模式,与全国10多家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加快成果转化,将团队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提高到70%,有效激励科技人员投身现代果业主战场。短短一年,郑果所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90%以上,果树品种数量、推广面积、服务产业、成果转化等方面跃居全国第一。桃、西瓜品种推广面积均占全国的25%以上,苹果、梨占育成品种的20%以上。在全国果树和瓜类主产区,郑果所技术服务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

一年来,全院共组织科技下乡8万人次,举办现场展示观摩会、技术培训咨询等科技服务活动1.4万次,培训各类基层技术人员和农牧民11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30万份,推广应用新品种190个、新产品650个、新技术230项(其中有27项主推技术入选2017年农业部主推技术,约占30%),推广科技成果总面积4.1亿亩,推广畜禽3.2亿头(羽)。

立足全球视野,深化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加快农业科技“走出去”步伐

一年时间里,中国农科院成功谋划并召开了4个系列重大国际会议、56个科技合作国际会议。立足全球视野,中国农科院全方位拓展多双边合作关系,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农业和农业科研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中国农科院深度参与全球农业科技合作,牵头组织了包括担任APEC农业技术合作工作组主席在内的多个国际合作平台,这些平台已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对外合作的重要窗口,为国家整体外交战略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比如,中国农科院牵头,先后与13家CGIAR下属中心签订协议并联合开展合作项目、与10家共同成立13个联合实验室,7家在我国设立了联络办事处。我国从CGIAR引进了大量优良种质资源,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数千名中青年专家赴CGIAR下属中心开展培训、访学和合作研究,极大地充实了我国农业科研专家队伍。

截至目前,中国农科院已与83个国家、38个国际农业研究组织、7个跨国公司(基金会)等建立起合作关系,与67个国家、21个国际组织签订106份院级合作协议,建有中外联合实验室75个。

目前,中国农科院的农业技术和产品已经遍布全球亚、非、美、欧150多个国家,在育种、植物保护、畜牧医药、农用机械等领域的61项新技术和新产品实现了走出去。而在农业“走出去”的背后,是中国农科院强大的农业科技实力。

    其中,建立跨境作物有害生物安全防御合作研究体系,通过在缅甸、蒙古、朝鲜、卢旺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生物防治工作,聚焦5000余种全球跨境动植物有害生物的早期预警、1500余种重大跨境农业有害生物的快速检测与动态监测、300余种重大跨境动植物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控,不仅保护了当地农作物种植,而且形成了强有力的周边农业防火墙,能够有效防止病虫害等向其它国家扩散。

中国农科院的禽流感疫苗拓展了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尼等市场并在印尼投资建厂实现本地化生产,中国-哈萨克斯坦农业科学联合实验室建设工作基本完成。为东南亚多个国家提供70余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开展品种测试并在印尼开展制种生产;绿色超级稻项目在亚非18个目标国家进行了68个绿色超级稻品种的示范和推广工作。“走出去”棉花品种两个、技术3项。7个苹果品种、两个桃品种在海外开展新品种测试。“五味子种子种苗国际标准”正式出版。

一年来,中国农科院举办援外培训班20个,对28个国家的629名学员进行了专项技术培训,接收了“一带一路”沿线32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研究生新生203人。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走出去”步伐,中国农科院还联合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和大学、农业“走出去”企业等共同发起成立全球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推动农业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海外农业科学研究以及农业信息服务与科技创新,构建多种开放合作平台和运行机制,实现海外农业大数据和国家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共知、共享,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农业“走出去”的海外农业对外合作集散地、经济政策智囊团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的信息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