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新闻中心
NEW VARIETIES
联系方式

地址: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未来路南端

电话:
0371-65330981

邮箱:
suowangzhan@163.com

所内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所内新闻

锚定目标、大步向前,郑果所在行动

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有组织的成果转化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综合管理处 作者:齐文莉 2025-03-18 20:36:00 浏览量:

为进一步推动郑果所高质量发展,全所干部职工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在全面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中,响应号召、积极行动,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致力于提升农业效益、增强农村活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解码葡萄基因图谱,科技赋能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中国农业科学院“葡萄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首席、郑果所果树种质改良研究中心主任张颖研究员表示:针对葡萄产业优质早熟品种短缺的痛点,团队通过搭建“种质创新-性状解析-品种选育”全链条研发体系,率先破译出葡萄无核、红色及香味性状的遗传密码,创新融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传统杂交技术,培育出“红艳无核”、“郑艳无核”等突破性品种,攻克了早熟红色无核品种产量低的技术瓶颈,实现亩均增产20%以上。在突破早熟葡萄育种技术壁垒后,如何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田间生产力成为新的攻关方向,郑果所通过“四维联动”模式(科研机构+政府+企业+农户)构建产业共同体,以示范基地为载体推广配套栽培技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形成技术研发与产业增效的双向赋能格局。

科技赋能猕猴桃产业绿色变革、构建“种源-数字-生态”全链创新体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猕猴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首席、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猕猴桃栽培技术岗位科学家、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郑果所齐秀娟研究员表示:国家种业振兴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构建"种源突破-数字化转型-生态循环"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种业技术攻关领域,通过基因组测序、多倍体基因组解析和泛基因组数据库建设,突破种源"卡脖子"技术,依托基因编辑技术实现品种精准改良,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产业化应用。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构建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系统,集成智能感知、精准作业和数据分析模块,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生态化发展方面创新"绿色3+模式",通过种养循环系统、碳减排技术链和耕地保育方案,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同步打造"科技兴农"立体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平台与田间实训相结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形成可复制的科技支撑产业振兴样板,全面推动农业绿色标准化生产体系升级,为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示范性解决方案。

“双擎三链”重塑果业生态,数字科技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农业科学院“核果类果树栽培与生理技术”创新团队首席、郑果所果树种质改良中心副主任曾文芳研究员表示:围绕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构建多学科深度协同的创新生态,着力突破基因编辑、AI表型分析等前沿领域关键技术,系统打造贯通基础理论探索、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转化的全链条创新平台。重点打造智慧农业与果品加工双引擎,建成高通量分子育种平台,通过基因叠加技术聚合优质和抗病性状,将育种周期缩短40%。构建露天工厂化果园体系,依托水肥药精准管理模型使资源利用率提升至80%,亩均效益提高35%。探索创新“前中后”三位一体的桃成果转化新模式,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对接,前端实施“订单式研发”,通过品种权竞拍实现市场化运作;中端在豫鄂建立智慧果园示范基地,推广桃产业“三好五减”技术体系降低人力成本50%;后端推行“科技包县”模式,形成“科研+基地+农户”利益共同体,带动示范区农户增收,用科技之笔绘就“一果兴农”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果树大模型破解传统种植困局,智慧农业体系助推产业革新

郑果所果树瓜类栽培研究中心主任陈锦永研究员表示:果树种植在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确保了水果的稳定供应,满足了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病虫害频发以及市场需求波动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传统果树种植模式过度依赖果农经验,缺乏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导致种植效率低下,果实品质难以得到持续保障。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为果树精准种植创造了全新机遇。通过整合多维度数据资源,果树大模型能够实现对种植全过程的精准把控和智能化管理,显著提升果树种植的科学化、现代化、标准化,增强果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生物育种与人工智能融合助推产业革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甜瓜遗传育种与栽培”团队首席、郑果所瓜类种质改良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光伟研究员表示:科技创新对于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至关重要,大数据、生物育种、人工智能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技术,正在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交叉学科是应对未来科学挑战的利器。水果产业总体供大于求、局部或季节性过剩、总体效益下滑是当前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品质育种是未来育种工作的重要方向,对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等数据资源,结合人工智能进行优异基因发掘,利用生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进行种质创新,精准高效地培育出果农欢迎、消费者喜爱的营养、美味、健康、差异化的甜瓜新品种是我们未来的主要工作。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种质创新引领西瓜产业升级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瓜遗传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首席、郑果所何楠研究员表示:西瓜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水果的需求,也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重要途径。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病虫害频发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传统西瓜种植模式面临诸多挑战。过度依赖经验种植、缺乏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导致种植效率下降,西瓜品质难以保障,严重制约了西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不断加强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推进分子育种技术应用、培育富含功能性成份西瓜新品种、集成绿色高效栽培等技术,通过整合多维度数据资源,构建西瓜种植全过程的精准管理模型,提升西瓜种植的科学化、现代化和标准化水平,增强我国西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挥“南繁硅谷”优势,助推西甜瓜全产业链升级

中国农业科学院南繁院“热带瓜果种质资源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创新团队首席、郑果所徐志红研究员表示:大力依托“南繁硅谷”平台,部署农业科技协同攻关,贯通基础研究、育种加速到智能生产全环节,通过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生物技术,实现育种、栽培全链条升级,推动西甜瓜产业技术革新从1.0向3.0跨越,以信息化驱动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为农业现代化与种业振兴提供硬核科技支撑。

三链协同促升级,果品加工产业聚焦工艺革新、高值开发与冷链创新推动全链融合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品营养与功能”创新团队首席、郑果所果品贮藏加工研究中心主任焦中高研究员表示:依托循环经济模式纵深布局果品加工产业链,重点突破三大方向。革新传统加工工艺提升产品品质,针对区域内的传统水果加工产品,研发、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产品加工过程高标准,保障传统水果加工产品的安全性,打造地方特色知名品牌。挖掘特色果品营养与风味优势,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突破传统思维、创新产品设计,提升特色果品附加值,助力特色果品加工业实现高质量转型,扶持和壮大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建立采后处理-物流保鲜技术体系,开展特色果品采收后的分级、包装及物流过程中的保鲜技术研究,显著减少果品采后损失,完善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助推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筑牢果品安全防线,护航果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瓜果质量安全监测与控制技术”创新团队首席、郑果所庞荣丽研究员表示:通过构建覆盖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保障机制,郑果所已逐步建立起"标准规范-生态治理-产业协同-智慧监管"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推进特色果品质量分级标准及营养评价体系创新,强化品质导向的标准化管理;绿色生产技术领域着力发展生物防治技术体系,推动化学投入品减量替代工程;产业升级层面通过构建地标产品全产业链标准集成应用模式,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与规模化效益提升;智慧监管方面依托大数据分析建立多源信息融合的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智能化预警决策平台。这一体系化创新成果不仅为食品安全战略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更有效驱动了果业现代化转型与价值链升级,对保障公众健康权益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聚焦科技创新驱动,擘画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郑果所部署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首席曹珂研究员指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关键作用,深感责任重大,在聚焦种业创新、提升栽培技术、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还需加大力度。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编制“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四个面向”,对标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进有组织科研、强化创新创收“双轮”驱动,不断深化改革,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做好9项重点工作。强化理论,着力推进党建引领;问题导向,着力抓好研究所“十五五”规划编制;前瞻布局,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开展和重大成果产出;聚焦关键,着力提升科技平台支撑效能;解放思想,着力打造人才队伍高水准建设;靶向明确,着力谋划新时期国内外共赢合作;融合资源,着力拓展成果转化深度;坚定不移,着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关注民生,着力践行为职工办实事好事。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携手并进,破浪前行。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将积极引领果业领域科技创新,跨步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果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通讯员:齐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