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新闻中心
NEW VARIETIES
联系方式

地址: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未来路南端

电话:
0371-65330981

邮箱:
suowangzhan@163.com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农民日报】让猕猴桃成为致富“金果子”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梁嘉伟 2022-11-23 09:47:20 浏览量:

回忆起与猕猴桃所结下的不解之缘,齐秀娟不禁感叹,一眨眼已经过去18年。在她看来,自己的人生轨迹和一株猕猴桃树苗是一样的,不断向上攀爬、生长,只为结出饱满甜美的果实。

从初出茅庐的科研工作者,到如今成长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猕猴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齐秀娟见证着中国的猕猴桃科研领域不断拓展、猕猴桃产业不断壮大。

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签订协议,明确双方将在永顺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合作建立猕猴桃试验站。齐秀娟再次“应征出战”,来到永顺县开展科技帮扶工作。

“我想尽自己的全部力量,让一颗小小的猕猴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齐秀娟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砥砺开拓、探索创新,深入山间峡谷,走进田间地头,融入农民群体,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心血。

“既然选择了猕猴桃,我就下定决心好好干”

说起为什么会和猕猴桃走到一起,齐秀娟觉得是一种机缘巧合。

2004年齐秀娟从沈阳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硕士毕业,为了发挥所长,她来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工作。“这时还没想着要专攻猕猴桃这一领域。”齐秀娟说,“当时在研究所里,几棵猕猴桃树杂乱地种在一起,相比其他树种,猕猴桃算是备受冷落。”

但出于一种使命感和勇于挑战的精神,她踏上了读博之路。在所领导的鼓励和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悉心指导下,齐秀娟毅然选择了猕猴桃作为自己未来科研的方向:“既然选择了猕猴桃,我就下定决心好好干。”当时研究所有关猕猴桃的种质资源非常短缺,入职不久齐秀娟就跟随课题组老师一起去进行野生资源考察和收集。

野生资源考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科研工作,同时也存在着不可预知的风险。“记得当时去陕西秦巴山区进行野生资源考察时,在山里迷了路,大半夜才找到回住宿地的路,把原地等待的老师都急哭了。还有在贵州江口县进行资源考察时,差点儿从将近100米高、坡度达80度左右的坡体上摔下来。”齐秀娟说。

艰辛的资源收集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2004年,齐秀娟参加了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在湖南省吉首市举办的首届研讨会。当时已经是10月,树上的果基本采摘完了,但地里还掉了一些熟透的猕猴桃,她捡了几个果实并采集了几根枝条带回研究所,播种了种子,嫁接了枝条。后来,她用这个叫作“米良1号”的猕猴桃品种,与焦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太行雄鹰”进行杂交,培育出了新品种“中猕2号”。

“‘中猕2号’是绿肉猕猴桃品种,具有大果、高糖、综合抗性较强等优点。”目前齐秀娟在永顺县进行该品种的区域试验,在她看来,这个从湖南走出来的品种,能够以不一样的“身份”再次回到湖南落地生根,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机缘巧合。

除了研发市场适应性强、商品价值高的猕猴桃新品种,齐秀娟还积极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如高枝牵引技术、“一干两蔓”科学修剪方法等,提高猕猴桃树的产量,并增强果品的一致性。在多年的科研探索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她提出了猕猴桃产业绿色发展的“3+”模式,即优化适栽品种、果园选址、栽培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人工,提高果品质量、果园效益、果农收入。

“践行科技兴农战略,端稳端牢老百姓的‘果盘子’”

“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中可以证明,早在1200年前,中国就存在庭院栽培猕猴桃的现象。

“中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不但栽培历史悠久,而且种质资源丰富。”齐秀娟向记者介绍,目前市面上从新西兰进口的绿肉品种“海沃德”,其实也是来自中国的资源。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齐秀娟深知,做好猕猴桃品种权保护,对中国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时至今日,她依然记得原产中国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差点流失国外的那种复杂心情。“当我得知团队前期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辛苦筛选的全红型软枣猕猴优系被拿到国外申请品种权,我们立刻前往原始发现地进行性状调查、全方面搜集相关数据、组织整理材料,并向国家申请品种权保护登记。我们火速把国外申请登记的外文名称的可能中文翻译名称‘红宝石星’‘宝石红’等一并进行了注册。”齐秀娟说。

齐秀娟意识到,要尽快制定相关的农业行业标准,对猕猴桃的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在前人的科研基础之上,齐秀娟一直在努力推动国家和农业行业标准出台落地。2013年,《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猕猴桃属》农业行业标准正式颁布,猕猴桃的新品种保护申请更加规范,也更加有力。“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要保护利用好丰富多样的猕猴桃种质资源,践行科技兴农战略,端稳端牢老百姓的‘果盘子’。”齐秀娟说。

如今,“红宝石星”备受消费者青睐。作为无须后熟、采后即食的迷你猕猴桃品种,“红宝石星”成为城市近郊发展都市型农业的热门经济作物之一,同时可加工成红色果酒、果汁,推动猕猴桃产业进一步发展升级。

在推动猕猴桃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同时,齐秀娟也在考虑,如何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大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猕猴桃产量,以满足国内对高品质猕猴桃的需求。她认为,基于猕猴桃较耐阴的生长特性,开发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大有可为。

“以永顺县为例,当地种植了50万亩油茶树,如何将现有的油茶、猕猴桃等多种产业相辅相成、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是作为科技帮扶专家的我时刻需要思考的问题。”齐秀娟说。

齐秀娟明白,开发新的种植模式并不容易,具体要种什么、怎么种,都需要科研工作者做进一步的调查与试验。但她认为这就是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价值所在,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让老百姓吃饱吃好,让农民增产增收。

“首先要和农民做朋友,然后再做好服务”

对齐秀娟来说,作为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东奔西跑已经是一种习惯。多年来,她去过的地方不计其数,河南、贵州、云南、湖南、湖北等地的猕猴桃产区都留下过她的足迹和身影。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齐秀娟明白,开展科技帮扶工作并非易事。

“当地的农民为什么要听我的?凭什么相信我说的话就一定是对的?”齐秀娟能够理解农民的心理,“所以我认为,首先要和农民做朋友,然后再做好服务。”

如何跟农民做朋友?在齐秀娟看来,学会倾听农民的看法很重要。“比如在永顺,当地已经形成了种植‘米良1号’的习惯,果农们对这个品种是很认同的。我要学着倾听和接受,‘米良1号’确实有它的优势和特点,否则也不可能被长期种植。但‘米良1号’与现有优良品种相比,酸度较高、口感一般,我就要抓住这个点,试着和果农们讲解,进而推广‘中猕2号’这类新品种。”

说给果农听,不如直接做给果农看、带着果农干。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永顺猕猴桃试验站,齐秀娟引进了15个知名度较高、且有发展前途的猕猴桃新品种,同时采用高枝牵引、“一干两蔓”等树体先进管理技术和水平大棚架、牵引架、T型架等适合不同地块灵活运用的架型模式,同时集成了水肥一体化、自动虫情测报预警、保益灭害捕虫等智慧化管理系统等为一体的绿色生产栽培技术。试验站聘请当地果农管理猕猴桃,让他们干中学、学中干,还会定期举办“田间课堂”,传授果农们一些科学的猕猴桃栽培知识和技巧。

“我要把试验站做成一本‘活的教材’。”齐秀娟望着整齐划一的猕猴桃果园说,“等明年猕猴桃成熟了,我还要请果农们过来一一品尝,让他们在对比中发现,哪个品种更好,哪种栽培技术更有效。”

猕猴桃具有后熟的特点,采收时果实较硬,耐贮藏,适合交通不便的山区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如今‘湖南永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对于推进当地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水平,带动当地果农增收致富,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齐秀娟说。

看着猕猴桃日益成为果农致富的“金果子”、老百姓果盘中的“好果子”,齐秀娟感到很欣慰,因为这也是她科研人生中结出的丰硕果实。